一、如何理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具体分支。文化研究是社会学的一部分,致力于研究如何让社会良好运行,而不是仅仅研究一种现象,而是要形成一套科学体系。
什么是文化?个人认为,就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你是谁,我们将以怎样的形式发生怎样的联系?我们提到文化,相对应的会想到制度。文化是感性的,是多样性的,是无形的;制度是理性的,是确定性的,是有形的。二者共通的一点是,都基于人而产生,并且不断变化发展。
研究企业文化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发展的问题。研究企业文化的目的我认为应是观人观己,知人知己,因势利导,从善如流,成就他人,成全自我。最终使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转变为建设优秀资产管理机构的底气、定力,而非浮于纸面的虚无主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意义
1、“捡钱”时代结束,“赚钱”时代开始。我们提出任何一项战略,一个想法,都不能脱离具体环境来看,也不能脱离大势来看,否则就会陷入虚无主义,走火入魔。我们处在怎样的大势?我们所面临的大势是一个不可逆的大势,是一个巨大变革的大势。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是最终的落脚点。回顾中国资本市场近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天时”、“地利”和简单的“人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韬光养晦策略,中国把握住了重大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此为“天时”;中国资本的制度不健全和投资者的不成熟,彼时的资本市场可谓是野生动物世界,此为“地利”;当然这个快速发展阶段也有“人和”,但这种“人和”是一种初级阶、朴素的“人和”,更多基于对于同乡或者同僚的朴素情感、对于一夜暴富的过分渴望,这个阶段是“捡钱”的时代。看明白这个大势的资产管理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者,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财务和金融学识与技术,都赚了钱,甚至赚了很多钱,也造就了一批具有光环效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个人。
我们现在面临的大势,是在中国“捡钱”时代结束了,短期内可能还会有反复,让我们有所幻想,但终将永远的结束,这是我们需要牢牢记住,并且反复提醒自己的一个基本前提。我们进入了“赚钱”的新时代。这个大势的转变,也淘汰了一批具有光环效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个人,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大势就是为这批具有光环效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个人而精心设计的。
巨大的套利结束之后,2015年之后的股灾、新三板的浪潮、互联网金融的繁盛与衰落、共享经济泡沫破裂、去杠杆等一系列事件爆发以后,投资者、企业、监管机构的恐慌、阵痛与不得不面对的成熟与转变。机构的头部效应,企业扩张的快速收缩,深圳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的整改,都在提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2、新时代,中国需要怎样的资产管理机构?社会需要有责任感的、长期稳定运行的、也具备专业能力的资产管理机构,超额回报这件事只属于极少数的资产管理机构与投资者,特别是把时间轴拉长来看。资产管理机构,一手托两家,核心理念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两不辜负,最终是成就他人,成全自己。一方面是对产业或者财富有着诉求的投资人,一方面是对着事业开拓有着雄心的企业家。我们掌管着财富,引导者财富,并且通过这种能力获得回报。但在过去、当下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面临着两端的躁动不安或者迷茫困顿。深入了解彼此的诉求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匹配就是我们的立足根本。无论是我们的股东,还是公司管理层,都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一家中国领先并受人尊敬的、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健投资回报的资产管理机构。
3、良好的企业文化战略建设是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大势面前,只有极少数的资产管理机构与投资者可以实现长期稳健可观的回报率。那我们的目标如何实现?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产业+资本”双轮驱动的运营模式。企业文化的建设,让别人了解我们,而我们也能去抓住别人的心。当我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方可谈到长袖善舞,进退自如。
企业文化的外化就表现成了投资机构的品牌效应。我们需要牢记一个事实:大多数的企业不是在不赚钱的时候倒掉的,而是在还赚钱的时候就倒掉了,死于流动性,死于没有信任。面对人,面对多元化的市场,企业文化对于新时代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讲,就具备了天然的战略属性,必然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我们可以取得投资人的信任,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资金紧缺短期内难以实质性解决和国家补短板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我们就可以储存足够多的资金弹药,当下市场的顶级资产管理机构也在做同样的事。
随着资产规模做大,我们不做小作坊,就要聚集更多优秀人才,凝聚力和忠诚度就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一极。而以上的这一切,都依靠的是高级的“人和”,企业文化是凝聚和稳固高级人才结构的必然手段。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底气。
当我们可以取得企业家和核心团队的信任,我们就具备了控标的能力。以前我们不需要解决能否投进去的问题,因为那个时代信奉的是丛林法则。当我们抓住了人心,匹配我们的专业技能,何惧那些风吹草动,此时我们就有了定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1、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条漫长道路
文化,是从无到有,要么激进,要么保守,无可厚非。但野生动物世界是没有文化的,这是十分可怕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演进,不能随便创建或杀死一种主义,这会让群体陷入混乱,要循序渐进,锲而不舍。
文化终究要上升为一种信仰,要对其保持敬畏之心,希腊的雕塑,东方的佛像,都将文化进行了具象,引领人们去崇拜和敬畏;文化也会变成有形的,融入制度,变成行为模式,比如公序良俗,比如德国人的纪律,日本人的严谨。
2、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并行,制度建设应具有适度超前性
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要并行,制度建设要体现我们的企业文化,还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快于我们的文化建设,要跟上时代和行业的步伐,不掉队。我们的文化建设套用一个历史名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就是要认知文化建设是必要的,不是虚无的。胡适的《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之所以被人诟病,并不是其内容的问题,而是在道路选择的时间点,必须明确一种主义。企业文化不是迷信,因其固有特点,需要思辨,理不辩则不明,因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必须谨慎,不可内耗务虚。
实事求是,就是我们的文化建设正在经历模糊到具象的阶段,是脆弱和艰难的,但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打破他人的固化认识,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又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来实现业绩,这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事实。
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要有看齐意识,明确我们要走怎样的道路。我们要向行业发展方向靠拢,向股东的战略靠拢,向公司领导层靠拢。我们讲君子一日三省其身,也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我们不能陷入自由主义的错误,我们的历史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我们承担不起的。
四、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新时代资产管理机构必然性和必要性,企业文化建设,时不我待,需要家长式的教导方能成型,就如那句: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我们也要知行合一,要肯于低头吃苦,也要勤于抬头看路。
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我是谁,你是谁,我们将以怎样的形式发生怎样的故事?你是否已经有了更多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理解!